商务英语

1722 ibs

商务英语 中国国内翻译的标准

一、信、达、雅 在我国,文字翻译最早开始于春秋时期的《越人歌》,迄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对翻译标准的争论也有1000多年,但有关翻译标准在翻译界迄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即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翻译标准.对翻译标准的论战一直进行. 一般说来,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尽管如此,我国翻译界对此标准仍存在明显的分歧.研究下来,.

TPG07340957.jpg

一、信、达、雅

在我国,文字翻译最早开始于春秋时期的《越人歌》,迄今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对翻译标准的争论也有1000多年,但有关翻译标准在翻译界迄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即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翻译标准。对翻译标准的论战一直进行。


一般说来,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尽管如此,我国翻译界对此标准仍存在明显的分歧。研究下来,笔者认为有三种观点:


观点之一是完全肯定严复的信、达、雅,如:早期的有郁达夫,他认为信、达、雅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翻译学门新兴科学的创立》的作者彭卓吾先生认为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等著名人士的翻译观都还远远赶不上严复的信、达、雅说。


观点之二是完全否定信、达、雅,如:早期的有矍秋白,在其1931年12月5日给鲁迅的信中,他写道,严几道的翻译,不用说了。他是:译须信达雅,文必夏殷周。其实,他是用一个雅字打消了信和达。最近商务印书馆还翻印严译名著,我不知道这是何居心!这简直是拿中国的民众和青年来开玩笑。黄雨石在其所著《英汉文学翻译》一书中写道:尽管严复在开一代翻译之风,着意介绍外国新思想等方面的确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这一套翻译理论,无可讳言,却显然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对后代的翻译(可说直到今天)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首先,译事三难:信、达、雅的提法本身便包含着极大的逻辑上的混乱。"


观点之三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完全肯定信、达、雅",而是另辟蹊径,如刘重德先生提出信、达、切,他解释道:

1.信保全原文意义;

2.达译文明白通顺;

3.切切合原文风格。


不管人们对严复的信、达、雅"持怎样的观点,反对也罢、赞同也罢,走中庸之道,部分赞同、部分反对也罢,信、达、雅对中国翻译影响之深是客观存在的。总体说来,恐怕绝大多数人还是认同信、达、雅"。当然,信、达、雅的提出迄今一百余年,自然有其局限性,加上严复所处的年代文言文盛行,在翻译时对语言文字的要求与现代汉语相对发达的今天无疑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希望在前人的基础上,今天的翻译工作者能制订出更合理、更科学、更全面的翻译标准。


二、宁信而不顺

该标准是由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提出的,对此标准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了求信"而不顾译文的流畅、通顺。鲁迅提出该标准是针对当时梁实秋、赵景深等学者的宁错务顺的观点而提出的。对于不顺,鲁迅有他自己的见解,不顺并不意味着要将天河"翻译成牛奶路。鲁迅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鲁迅提出的翻译标准在中国翻译史中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较深,但影响却不大,问题是鲁迅先生对信与顺的关系似乎没能阐释得令人折服。


  三、神似与形似

 神似、形似论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提出。他在《高老头》的《重译本序》(1951)中写道: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o"   


就文学翻译而言,傅雷的神似、形似"翻译标准在我国影响极大,对我国的翻译理论建设和翻译实践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他在鲁迅、茅盾、林语堂等人的基础上,发展了翻译艺术作品必须传神的理论。

神似、形似的局限性在于对文学以外的翻译指导意义不大。


四、化境

 化境之说是由我国博学多才的著名大学者钱钟书提出的。他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人于化境"。

钱先生的化境与傅雷的神似、形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针对文学翻译而言的。然而对其他文体(广告文体除外)的翻译似乎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例如,法律、法规的翻译不存在化境的问题,因为法律、法规语言严谨、规范,翻译过程中,不需形象思维,不能发挥想像力随意创作。

 

相关推荐

4008-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