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有哪些?
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有哪些?
孩子在英语学习中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有哪些?解说
以我们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有两个维度是尤为需要注意的,一是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二是纯正的语言环境。
我们常常提及的“早学英语学得好”并非一种经验性的直觉,而是有严格的学术研究支持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ric Heinz Lenneberg提出的“关键期假设”中得出结论,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在12岁左右即会关闭,语音学习的关键期更是从1岁左右便开始。
简单说来就是,想让孩子有一口地道的英语发音,学习一定要趁早!
这个结论在不少论文中得到有力佐证。《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限制》(Age Constraints o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中,通过对240个17-47岁不等,在美居住超过8年的韩国人进行英语口音测试,发现他们到达美国的年龄成为影响口音的最大的因素。到达美国的年龄越小,他们的英语口音就越少受到母语的影响。
在幼少儿时期,人对于语言的敏感性会伴随成长而逐渐减退,而同时一旦在母语已经完全成为统治语言,大脑建立了外语发音的条件反射之后,第二语言就从“习得”成为了“学习”,对于口音的改变就更难了。
可以说,全面接触英语学习的年龄越小,在语音意识、发音、韵律、语感方面的成长就越容易。
而第二点“纯正的语言环境”,也需要跟大家细细道来。
什么是“语言环境”?除了语音,还有文化、思维、视野、思维方式的全面浸润。
当学习一种语言时,最好的方法是从当地人的生活、文化开始接触。拿美国家庭中的常见食物Pancake举例子,对于中国孩子来说它是陌生的。而我们的北美外教可以用多种方法使得孩子对这个词产生理解,比如介绍它的历史来源、主要食材,甚至在自家厨房里现场制作给孩子看。这时pancake对于孩子就成为了一个具体的概念,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学习“像外国人一样思考”也很重要。很多场景都含有“言外之意”,比如一个人说“Coffee?” 对方的回答可能不是标准的“Yes, it’s a cup of coffee.”而是“It would keep me awake all night.”而我们习惯的教科书式的对话,很多是无视了这种言外之意,形成了一种不符合Native Speaker语言习惯的教条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这样的思维方式训练也是尤为重要的。
同样,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更多的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不单单是知识的构建,而是从小具有国际合作与学习的意识,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个星球。去年夏天,美国德克萨斯州遭受飓风袭击,VIPKID的学生和孩子们在几天之内录制了近百条“VIPKID Loves Texas!”为灾区外教祈福,这些孩子在学习中认识了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宽广的心胸,这种思维也许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最后再讲讲许多家长最关心的“语音学习”。读本、原版歌曲或者是动画片、线下外教课程,都是一些学英语的常见方法,不过这些方法都有它们的局限性。
教材和电视片的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反馈,而语音的培养更是如此。
线下外教的局限性在于两方面:有限的应用场景和单一的外教老师。
因为语言的丰富性是在变化的交流对象、事件、场景中习得的,我们需要不断给孩子提供新的应用场景,确保孩子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有弹性的应用。
并且如果单一外教,孩子容易适应对方的语言习惯,英语习得容易出现停滞。美国西北大学语言学教授Ann R. Bradlow的一项研究中,通过训练日本学习者如何辨别英语中的两个易混发音的实验发现,相对于只听单一朗读者的声音,有多个朗读者(实验中是5个),更有利于受试者发音辨识准确度的提高。
不同的教师在同一个知识点上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场景,让孩子更快地掌握语言的应用。可以说,跟多名老师进行学习,更有益于第二语言习得,这也是VIPKID采用的“非固定外教模式”的优势。
所以,当我们提及“语言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和孩子说英语”。场景,文化,多元性都是我们在塑造语言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只有都达到,才能让孩子的英语学习取得突飞猛进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