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学前教育是必备的?一年级以前是不是需要报辅导班?
哪些学前教育是必备的?一年级以前是不是需要报辅导班?
首先要清楚,“学前教育”不等于“提前上学”。不少家长眼中的学前教育就是:好的幼儿园和好的辅导班。最好的学前教育就是:提前完成小学部分课程。╮(╯▽╰)╭
实际上,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帮助孩子建立社交技能,打下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基础,发展孩子的认知技能。许多所谓的软实力,实际上是在幼儿阶段塑造培养起来的。好奇心、求知欲、坚持性、独立性、自信心、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这些听起来非常抽象的能力,靠辅导班就能培养出来么?显然不是。
我们接受小朋友在探索学习方法的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要求他们在这个阶段就收获“好”成绩。
蒙台梭利将学前教育总结为,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给予丰富的刺激。在这个阶段,专业的机构会设计更倾向于游戏化的课程。老师提供充足的资源,有效的引导,能在简单的教学中让孩子顺应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发现、发展其中蕴藏的经验。同理,家长可以通过跟小朋友互动交流,一起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在实践中引导性格养成。
而传统意义上,辅导班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课外辅导机构。这本身与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相背离,所以众多兴趣班随之出现。不过本质换汤不换药,依旧是把“语、数、外”当成了“兴趣”来灌输。家长需要做的,是明确辅导班性质和教育目标。艺术、体育类的培训,或可称之为兴趣,在幼儿阶段适合广泛地接触和尝试。而像“语、数、外”这种常规课目,则是在初始阶段,让小朋友一边熟悉常用知识,一边在学习中培养能力塑造性格。
拿英语科目来说,家长拼命着眼于单词量,用累积辅导班的时长来衡量教育水准,实在是苦了孩子又误了学习。学前教育中,英语学习更多的是在于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一门新的语言,孩子能否在生活中熟练运用它与人沟通?在表达自己时,作为初学者能否有信心大方展示?哪怕“鸡同鸭讲”,小朋友是否依然保有与他人交流的兴趣?对于孩子来说,学了多少本新概念,比不上遇见外国友人时敢上前聊几句。这也是为什么,以互动交流来开启孩子的英语学习,是目前备受推崇的模式。同理,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学前教育,但不需要超前教育。遵循这个原则,家长就不会盲目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