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新概念英语3提升英语水平?
作为一套家喻户晓的经典教材,新概念英语系列从几十年前推出至今依然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教材一共有四册:英语初阶、实践与进步、培养技能以及流利英语,难度逐级递增,能够满足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在这四册中又以第三册最为经典,它属于中级英语教程,能够满足从大学四六级到托福雅思等考试的英语能力要求。
具体来说,新概念英语3有以下几个优点:
1.语言素材经典实用。新3文章虽然写于几十年前,但课文中包含的绝大多数语言知识点历久弥新,放到今天仍然非常实用。熟读过新概念3的同学会发现书中的很多短语句型在今天的英语材料中也同样频繁出现。比如课文中曾经出现过的all shapes and sizes/rise to fame/reduce you to tears/go into raptures/be under an illusion等说法都可以在The Economist等外刊上找到例证。
2.题材有趣,包含众多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新概念3不仅可以学到经典表达,还可以学到不少文化和社会知识。比如第45课The Power of the press讲述了现代新闻媒体对普通人生活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案例。第53课In the public interest则介绍了北欧的司法制度Ombudsman。此外,不少文章还带有英式冷幽默,比如第28课Five pounds too dear,第46课Do it yourself以及第50课New Year resolutions
3.知识点密集。新3每一篇课文都包含大量语法和词汇知识点,比如定语从句、虚拟语气、完成时态等。教材60篇课文所要求的词汇量也比较可观,学完新概念3后总体词汇量会向上提升一个水平。
为了最大限度掌握新3课文表达的精髓,我们可以采用“回译法”。回译是指对译文再次翻译,把自己或别人的译文翻译回原文,然后将回译和原文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表达方面的差异,从而提高对目标语言的理解。新概念3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回译材料。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一些英文读起来好像很简单,但一到自己动笔才发现自己写不出那么简洁有力的句子。而“回译”能够帮助我们意识到原文表达的精彩之处并且更好地掌握它们。
举个例子,新3课文有这么一段话:
去年春天,妻子让我请人检查一下我家的割草机。那台割草机去年夏天就坏了,尽管我答应修,但一直没抽出时间。我不愿听妻子的建议,说我自己会修。
你可能会将它翻译为:
Last spring, my wife suggested I ask a man to check our lawn mower. The lawn mower went wrong the previous summer, and although I promised to repair it, I never had enough time to do it. I did not want to take my wife’s advice, and insisted that I would repair it.
课本原文则是:
Last spring my wife suggested that I call in a man to look at our lawn mower. It had broken down the previous summer, and though I promised to repair it, I had never got round to it. I would not hear of the suggestion and said that I would fix it myself.
通过回译和原文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 call in比起ask要更为精确,call in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是一个固定搭配,意思是“请来某人做某事”;
(2) “机器故障”可以用break down来表达,同时这句话用的是过去完成时,比起过去时更加准确,因为可以强调“割草机坏掉”这件事带来的影响。
(3) “某人没有时间做某事”可以用somebody never gets round to something/doing something来表达。比如“我一直想加个锁,但总是拖着没做”可以说:I keep meaning to put a lock on it, but I never get round to it.
(4) “不愿听(某人的建议、忠告等)”可以用would not hear of something来表达。
这样总结对比下来我们对课文的知识点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建议有空的同学可以选取新概念英语3当中比较感兴趣的课文或段落进行回译练习。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课文做做笔头或者口头复述。
此外,需要课文详细分析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新概念3教材对应的《自学导读》,上面对课文中出现的长难句、词汇以及课后练习题都有比较详细的分析。
那么如何逆向学习《新概念》,将其中的语言精华全部为我所用呢?
回译 + 重复
回译就是对照每篇文章的中文译文,不看英文原文,不查字典,完全独立地回译成英文。
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首先通读中文译文,熟悉整体语境和文章基调。注意,要在完全没有读过英文原文的情况下做回译。否则,会留下印象,使回译的质量大打折扣。在回译的时候尽可能让用词契合语境,避免突兀。
2,严格遵循语法规则。时态,虚拟语气,冠词,单复数等都要力求准确。切记,英语的语法并非一套死板的规则,它承载了内容和逻辑本身。因此,语法正确是表达清晰的充分条件。在回译的时候,要主动纠察句子是不是语法正确。语法一定要过关,英语水平才能突破。
三个笔记本
以《新概念3》为例,一共60篇文章。如上图,我曾经一共准备了3个笔记本,一个做回译,其余两个重复做第二,第三遍的回译。也就是说,每篇文章,总共三次回译。
第一遍回译毫无例外,暴露的一定是表达和基本的语法问题。操作步骤和心路历程大致如下:咦,这个意思我该怎么表达?——启动大脑搜索引擎疯狂寻找合适的词(同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匮乏)——坑坑巴巴拼凑完文章——和英文原文对比(伴随着:哇,这个意思原来这么简单,我咋就想不起来!)——对比用词,句式和语法——自己总结知识点。
第一遍回译,全是表达不准确
这一步着重于两方面:
1,搜集素材,扩充自己的表达库。素材就是在和原文对比的时候,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恰当的表达,包括单词和片语。譬如上图中的pity和sympathy,两者有何区别?我用的sympathy替换原文的pity好不好?再譬如“睡在露天”,我曾经写的是sleep outside,文中是in the open,那么我就可以提炼出“露天”这个表达是in the open。如此种种。另外,在理解素材的时候,要放在语境里感受:为什么我的这种表达不好,原文好在那里?如果替换成别的表达会不会更加贴切?
2,体会原文的衔接和语法。从句子层面看,你会发现自己的句型要么很单调,要么很冗长。相比之下,原文就会长短结合,不同主语的句型(there be,it is...that...),分词,从句等穿插有致,节奏感强,你要试着体会这种结构上的多样性:它们彼此之间有何不同?另外,注意表达方式的不同,例如中国人尤其喜欢滥用定语从句,文章往往用一个分词就搞定了。总之,就是要对比——反思不同,然后在之后的回译中要试着运用这些体会。
第二遍回译和第一遍相隔时间不要太久,大约一两周左右。如果第一遍扎实,这一遍基本不会出现表达和语法的太大偏差。当然,你也许会发现自己还是会犯某些和第一遍同样的错误,不必在意,不断重复改过就是。
第二遍要脱离词汇和片语,将重点放在原文的衔接和结构。譬如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接(linking devices),代词的使用等。自己的回译读起来是不是太过于跳跃?是什么原因?这些原因是不是影响流畅度不佳的原因?
第二遍
第三遍的的时间间隔可以更久一点。这一遍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强化巩固。到这一步,很多人可能都能记住一大半文章了,如果有错误,同样重复第一二遍中的对比和反思的步骤。
坚持,你的英语会有质的飞跃!